新书推荐 | 李长栓:联合国文件翻译

来源:北外高级翻译学院 作者: 时间:2020/03/27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培养译者通过宏观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调查研究,发现和解决翻译中理解(Comprehension)、表达(Expression)和变通(Adaptation)问题的能力。


  翻译包括三个行为:理解、表达、变通。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要接近、达到甚至超过作者的水平。理解包括了解写作背景和专业背景以及文本本身,如所有的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关系;理解还包括对翻译情景的了解。


  表达是指用读者可以接受的方式,把原作的意思或作者的意图忠实传递出来,包括只能表达作者的意思或者原作中隐含的意思,不能添加译者自己的意思;还包括译文所使用的语言,如用词、搭配、句子结构、衔接方式等,要符合译文读者的习惯,语言的风格与原文接近。


  变通是指在直译存在困难的情况下,译者通过省略、补充、变换说法等手段,有效传递原文的信息或者实现翻译的目的。


  翻译中遇到的理解、表达、变通问题,主要通过宏观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调查研究来解决。


  宏观思维能力是指译者能够在每次翻译活动中,即使委托人没有告知,也去主动探寻6个W和1个H:Who is speaking to whom? About what? When,where and why? And how? 即原文的作者和读者是谁,主题是什么,写作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原文的写作方式(指how,即语言风格)。


  凡是值得翻译的文章,都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有感而发。译者只有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细节,仅仅从语言的角度分析原文是远远不能满足翻译需求的。当然,了解原文的写作风格并有意识地在译文中反映出来,也是翻译活动的要求之一。


  同时,对原文写作背景的了解,还有助于译者作出变通取舍的决定。因为原文所处的交际情景(社会文化背景、读者的知识等)和译文所处的交际情景不同,往往迫使译者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以便读者更好理解原文的意图。


  宏观思维还包括译者主动了解翻译的情景,包括委托人是谁、译文读者是谁、为什么要翻译、译文在什么时间和地点使用。这些信息同样服务于变通取舍的决定。


  逻辑思维能力是指译者能够抓住作者的思路,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包括发现文章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文章前后的关联,各种衔接关系、从属关系和同义关系;还包括能够在译文中以符合逻辑的方式再现原文的逻辑。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指译者能够通过逻辑思维和调查研究,发现原文的瑕疵,包括作者对事实描述的瑕疵和语言表述的瑕疵,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如何处理这些瑕疵,如保留瑕疵不变、自行纠正、请作者纠正,或者通过注释向读者作个交代。


  作者简介:


  李长栓


  1968 年生,1983起自学外语,1993年考取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高翻学院教授、副院长。


  李长栓是联合国兼职译审,也是活跃的口译员,在口笔译方面均有大量实践经验。主要著作有:《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译公司)、《非文学翻译》(外研社)、《理解与表达:汉英翻译案例讲评》(外文社,与施晓菁合著)、《理解与表达:英汉口译案例讲评》(外研社)、《联合国文件翻译教程》(中译公司,与陈达遵合著)、《汉英翻译译注评》(清华大学出版社)等,另发表口笔译和法律翻译论文数十篇。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