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简报 | 中国翻译协会发布五部团体标准、我国发布首部生成式AI翻译应用指南...(找翻译))
Part 1
业界动态
我国发布首部生成式AI翻译应用指南
4月25日,在2025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技术专业委员会发布了《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该指南秉承"技术赋能、人文守正"的理念,旨在引导翻译行业正确把握技术发展机遇,构建人机协同的翻译实践新模式。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与突破,其在语言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深刻重塑翻译行业的生态格局与发展路径。在此背景下,《翻译行业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指南(2025)》(以下简称"指南")应运而生,聚焦场景应用、能力升级、技术伦理、质量管控等四大维度,详细阐述了翻译行业各主体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十大关键领域,包括理念重构、场景适配、能力筑基、知识赋能、提示工程、知情授权、责任界定、伦理锚定、质量管控和人文坚守,旨在解决人机协同中的三大核心矛盾:效率与质量的平衡、创新与风险管控、技术应用与人文价值的协调,为翻译行业各方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人机协同的翻译实践新模式提供系性指导。(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翻译协会发布五部团体标准
4月24日,《中国文化遗产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本地化业务 术语》《医疗卫生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评估规范》《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行业兼职导师基本要求》在2025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正式发布。
《中国文化遗产领域英文译写规范》由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服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国对外翻译有限公司牵头起草,基于中国文化遗产领域国际传播的实际需求,广泛吸纳我国现行的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主要文化传播机构的翻译体例和惯例,对常用术语和文化特色词汇的译写原则、要求和方法进行规范,旨在提升中国文化遗产领域英文译写的一致性和专业性,增进国外受众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
《本地化业务 术语》由中国翻译协会国际化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11年发布的中国语言服务行业规范《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基础上修订完成。通过更新和补充相关术语和定义,覆盖新技术发展应用流程,提升本地化行业的标准化水平,确保标准时效性、完整性和适应性,满足多模态内容本地化的需求。
《医疗卫生公示语英文译写规范》由中国翻译协会医学语言服务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基于医疗卫生事业国际交流与合作实际需求,进一步细化医疗卫生公示语英文译写原则、要求和方法,注重文化差异处理,提供具体翻译示例和指导,提升医学翻译的国际化水平,确保专业术语的国际通用性和准确性,助力提升中国医疗卫生服务的国际形象。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评估规范》《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行业兼职导师基本要求》由中国翻译协会与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起草,针对翻译专业学位建设发展与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新要求,结合高校、行业和产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机制实际需要,明确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习基地共建单位职责,指导高等院校翻译专业行业兼职导师的聘用和管理工作,推动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构建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端应用型翻译人才队伍,实现翻译专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五部团体标准的发布实施将进一步推动重要领域术语的外译规范水平提升,助力翻译专业学位教育和人才培养工作,为构建从术语外译质量规范到翻译人才培养要求的全方位、多层次翻译行业标准体系提供有力支撑。(来源:中国翻译协会公众号)
91岁医学翻译泰斗王贤才逝世
据“江西九三学社”微信公众号消息,我国著名医学翻译家、教授、主任医师王贤才先生,于2025年5月1日晚8时在南昌逝世,享年91岁。
任职政协委员期间,王贤才提出多项优秀提案,推动落实了列车旅客供水、火车票实名制、实行双休日等多项民生实事。
王贤才,1934年11月生,江西九江人。1956年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专业毕业,先后在北京铁路医院、呼和浩特铁路医院、九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历任《江西医药》主编,江西省文史馆副馆长。
王贤才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独立完成《希氏内科学》的译者,他出版的主要译著38部,约5000万字。1984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9年,获卫生部“医学翻译特别奖”。
王贤才在翻译领域精心耕耘,译著等身,译有《临床外科须知》《希氏内科学》《英中医学辞海》《临床药物大典》等。(来源:光明网)
首尔市打破医疗现场语言障碍 启动"同行医疗翻译支援团"项目
为帮助因语言障碍而在就医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外国居民和多文化家庭,韩国首尔市宣布从5月起正式运营"2025首尔市同行医疗翻译支援团(MeSic)"。
此次选拔的"同行医疗翻译支援团(MeSic)"共计43人,均为完成专业医疗翻译培训并持有相关资格的外国居民及市民,将在重症治疗、手术、住院、精密检查等需要专业翻译的场合提供服务。
提供医疗翻译的语言及人数包括:中文(12人)、俄语(6人)、越南语(5人)、蒙古语(5人)、英语(5人)、高棉语(4人)、日语(4人)、泰语(1人)、印地语/乌尔都语(1人),共10种语言。
"同行医疗翻译服务"自7日起可通过首尔外国人门户网站(https://global.seoul.go.kr)或"同一屋檐下"官网(https://mcfamily.or.kr)发布的QR进行申请。
首尔市全球城市政策官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同行医疗翻译支援团(MeSic)'的运营,使因语言障碍而未能顺利获得医疗服务的外国居民和多文化家庭能够更加安全便捷地接受诊疗。"还补充道,"今后将逐步扩大服务对象范围,涵盖那些因沟通困难而只能前往大型医院或从未就医过的外国居民。"(来源:韩国Newspim网站)
Part 2
会议预告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认知翻译学研究”第三届认知翻译学专题论坛将于5月举行
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与外语教育研究中心”、Cognitive Linguistic Studies及《语言、翻译与认知》编辑部、北京译国译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重庆博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
论坛将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认知翻译学研究”为主题,邀请国内认知翻译学知名专家做主旨报告,并举行专题研讨。热忱欢迎对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与认知翻译学研究感兴趣的师生参加本次论坛。
会议议题包括:
1.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认知翻译学理论研究
2.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翻译模式与方法研究
3.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口、笔译认知过程研究
4.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文学与文化翻译及其接受研究
5.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与翻译研究
6.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
7.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翻译教育研究
8.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翻译与文化认知研究
9. 中外文明交流互鉴背景下的国家翻译能力研究
10. 其他相关议题会议内容
相关咨询:邮箱:rzfyxlt@163.com电话:傅老师,010-68901969 田老师,18213082467
报名及缴费咨询:杨老师,010-88819033任老师,010-88819587(来源: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本中心注重学术传承及人才培养,自2004年起,已经成功举办20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本论坛旨在为相关领域博士生的学术交流互动与成果展示搭建良好平台,帮助博士生厘清研究思路、明晰研究方向、解决研究疑惑、拓展学术视野、提升研究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我国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学术后备力量,繁荣学术研究,进一步推动相关专业的发展及提升。
“第二十一届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生论坛”拟于2025年5月10日-11日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白云山校区召开。本次论坛邀请了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学者作大会主旨发言,并组织博士生进行小组讨论,由相关领域专家老师进行点评。
本次博士生论坛集中讨论的议题主要包括:
1. 第二语言研究: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语言测试、词典学、神经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2. 社会及公共话语研究:语用学、社会语言学、法律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
3. 语言本体研究:形式语言学、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等。
4. 人工智能时代下的语言研究,相关挑战、机遇等。
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20-36207231
官方邮箱:gdufs_phd2025@163.com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官网)
首届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将于5月举行
本世纪以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我国翻译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需求。2024年11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批准成立“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以期推动翻译学、传播学等领域学者协同联动,积极构建能够有效指导对外翻译传播实践的理论体系,探索以国际传播和文明交流互鉴为导向的翻译学研究方法与技术,进而提升我国国际传播效能,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专委会拟定于2025年5月16日-18日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召开“首届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学术研讨会 暨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诚挚邀请国内外翻译与国际传播学界专家学者与会,选举产生第一届组织机构成员(拟申请专委会理事者原则上务必参会),并与各界专家共同探讨翻译与国际传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协同,为构建国际传播新格局贡献智慧。
会议围绕“新时代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的创新与发展”主题,主要议题包括:
1. 翻译与国际传播效能
2. 翻译与中国形象建构
3. 翻译与文明交流互鉴
4. 对外翻译传播实践的理论体系
5. 翻译学与传播学的交叉融合路径
6. 服务“一带一路”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
7. 翻译与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8. 人工智能在翻译与国际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会议将采取大会主旨报告、专题论坛交流研讨等形式, 会上宣读论文将择优推荐发表。
联系方式:
会议邮箱:trans2025xisu@126.com
张老师:15202454898
李老师:17719523627
邓老师:15281185060
(来源:语言服务行业公众号)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5年工作会议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5年年会将于5月召开
为深入推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建设和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际传播战略,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翻译专业学位工作委员会定于2025年5月17日至18日在山东大学(济南)举办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5年工作会议暨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5年年会。
会议主题为“新时代高端翻译人才培养的使命与责任”,将围绕以下关键词进行探讨交流:
使命 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培养新时代高端翻译人才
机遇 加强翻译技术赋能,创新高端翻译协同育人机制
实干 深化产教融合理念,提升高端翻译职业胜任能力
联系人:郑老师
电话:13156181415
联系人:周老师
电话:15963117569
邮箱:jzwnh2025@126.com
(来源:中国翻译协会公众号)
第十一届亚太翻译论坛将于5月举行
在国际翻译家联盟(简称“国际译联”)的支持下,第十一届亚太翻译论坛将于2025年5月21日-23日在香港浸会大学举办。
亚太翻译论坛创立于1995年,每三年举办一届,旨在为亚太地区翻译界提供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第十一届亚太翻译论坛欢迎亚太及其他地区的翻译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从业者就“文化、连通与科技:翻译社群 创新视界”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本次会议广泛涵盖不同背景下笔译、口译及跨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论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人工智能在现代笔译及口译实践中的角色
机器翻译与人机合作
人工智能驱动的翻译之伦理考量
人工智能本地化的挑战与机遇· 笔译与口译教育的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笔译与口译职业的未来
人工智能对笔译与口译研究和实践的影响
……
会议网站:
https://ctn.hkbu.edu.hk/aptif11
(来源:亚太翻译论坛官网)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制作|绢生
审核|肖英 / 万顷
终审|清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