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洪水是“天意”?翻译选词要慎重呀!
以下文章来源于外宣微记 ,作者文刀
今早,一位外专发来一篇新闻稿,标题是:
白宫:洪水是“天意”,网友:还有同情心吗?
外专一脸错愕地问:天意?这翻译不对吧?
原文里,白宫新闻发言人莱维特在回应外界对政府救灾不力的批评时,说的是:
That was an act of God. It’s not the administration's fault that the flood hit ......
▲ 7月7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白宫,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罗琳·莱维特出席记者会。新华社记者 胡友松 摄
谈论自然灾害时,“act of God”是个常见法律术语,是与“act of man”相对的表达,意思是“人力无法预知/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类似于另一法律术语“不可抗力”(force majeure)。
参见英文词典释义:
act of God: an event such as a flood, lightning, or an earthquake that is produced by natural forces, and that people have no control over (由自然力量造成、人类无法控制的事件,比如洪水、雷击或地震。)(Macmillan Dictionary)
莱维特这话惹怒了不少美国人,因为作为政府发言人,只强调洪水的天灾一面,明显是为政府失责甩锅。尤其是,特朗普政府此前削减了联邦应急管理署等部门的经费,让“act of God”这一表态更显刺耳。
“act of God”说白了就是“natural disaster(天灾)”,译成“天意”,给人的画风很容易变成这样:上帝发洪水惩罚了得州人民(God made it rain and caused a flood to punish people)。
天灾与天意,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更何况,发洪水的是共和党大本营得州(Texas),说洪水是“天意”,好似“神谕”,怎么听都不像共和党白宫发言人的口吻。
有美国网民借此讽刺特朗普政府话术之虚伪:共和党主政的州(如得州)出了天灾,就把责任甩给老天;民主党主政的州出了天灾,就赖前任拜登治国无能。
这里又涉及一个有趣的翻译现象:在英译中时,外国的“God”常常被本土化为“天”“老天爷”,译者似乎毫无心理负担——因为“老天爷”能在中文读者心里激起文化共鸣。而在中译英时,人们对“天”往往小心翼翼,生怕直接译为“God”或“Heaven”导致文化失真,甚至有人建议干脆用拼音“tian”来保留原汁原味。关于这一点,各种论文已造了不少。
国外的“God”该不该译成本土的“天,本土的“天”能不能译成国外的“God/Heaven”,其实还是对外传播中常见的一组矛盾:“linguistic fidelity(语言忠实)”与“persuasive communication(传播穿透力)”。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无论怎么翻,“act of God”在发言人语境下都不是“天意”。这两者,一个是法律术语,一个带有浓厚的宗教和命运色彩,译者不能乱点鸳鸯谱。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