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TI考试中"通篇直译"能打多少分?
各位CATTIer,2026CATTI要抢先备考了。翻译时总使用直译?其他译法或许更适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图源:视觉中国)
隐喻
隐喻的定义
作为一种修辞法,隐喻指的是在语言中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行为或特点。隐喻通常包含主体(比喻对象)、喻体(比喻用语)和喻义(主体和喻体间的相似之处)。
隐喻的使用
隐喻的使用常常会使语言表达更为生动形象,而如何精准翻译隐喻的内涵则是英汉互译中的难点。
比如汉语中的“鹦鹉”和“parrot”都可以比喻重复别人说话的人,“沧海一粟”可以是“a drop in the ocean”,“纸老虎”可以译为“paper tiger”等等;但汉语中“望子成龙”的“龙”却不能译为“dragon”,因为在西方文化里,“dragon”通常是邪恶的象征;英语中的“He is a lucky dog”也不能译为“他是一条幸运狗”,因为在汉语文化中,“狗”也有很多贬义的表达如“狗仗人势”“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等。
因此,考虑到汉英两种语言在文化背景、观念民俗、历史传承、表达习惯等各方面的不同,翻译隐喻时还应考虑其所包含的深层次文化内涵,采取多种灵活方法,以使其符合受众的语言表达习惯和文化语境。
隐喻的翻译
关于隐喻的翻译,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彼得·纽马克(Peter Newmark)总结了七种方法供参考,其按优先次序排列如下:
(1)直译保留原文意象;
(2)明喻+释义;
(3)同一隐喻加释义;
(4)用标准的目标语意象替代原文意象;
(5)用明喻翻译隐喻;
(6)将隐喻转为释义;
(7)删除隐喻不译。
当然,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对隐喻进行灵活处理,选择最为合适的翻译方法,从而最大限度保留源语文化特色,并准确传递原文主旨信息。
直译
例1
原文:他们两夫妻一起走过了婚姻中的低潮时期。
译文:The couple have been through the low ebbs in their marriage.
解释:如果汉语隐喻中的喻体与英语隐喻中的喻体几乎能够对等,且喻义也非常接近,那么采取直译手法便可使表达一步到位且表述精确、易于理解。如“low ebbs”常常用来比喻人或事情糟糕沮丧或是困难的状态。
归化
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是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学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于1995年在《译者的隐身》一书中提出来的。简单来讲,翻译中的归化策略指的是将源语言本土化,按照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方式传达原文信息。这跟纽马克是到的第四种隐喻翻译方法不谋而合。
例2
原文:人们都暗自嘲笑那些爱充冤大头的人。
译文:People all snickered at those suckers.
解释:通过采取归化翻译策略,译文的可读性便可得以增强。“冤大头”本意是指“花了冤枉的钱”,引申为“上当:不划算”,而英语中的“sucker”常用来指“容易受骗的人:没有经验的人”,虽然此处汉英两个隐喻的喻体有所不同,但其喻义还是相近的。
例3
原文: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译文:When the cat is not home, the mice dance on the table.
解释:该句为汉语俗语,常用来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充当主要角色”,显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这类例子是不能简单地直译或是意译的,要既能将其中的喻体对应,又能最大化保留原句中的文化特色和语言风格,因此此处采取归化策略,将其译为荷兰谚语,意为“猫不在家,老鼠肆意妄为(在桌上跳舞)”,既形象生动,又易于目标语读者理解。
异化+释义
有时候,归化的使用可能会丧失源语言的文化特色,那么这种情况下,也可以考虑使用异化的策略。所谓异化策略,指的是在翻译时迁就外来文化的语言特点,吸纳外语的表达方式,采取相应于原文作者所使用的源语言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即以源语文化为归宿。这相当于纽马克提出的第三种隐喻翻译方法,即用原有的隐喻加释义的方法来翻译。
例4
原文:他被迫去坐冷板凳,大家都为此感到惋惜。
译文:He was forced to sit on a cold bench, and everyone felt sorry for hisbeing neglected.
解释:“坐冷板凳”用来比喻“因不受重视而担任闲差”,此处当然也可以采取归化策略,将其意译为“be neglected/ignored”,但缺少了“坐冷板凳”原有的语言文化特色;而采取异化策略并加释义来做进一步解释说明,则不仅能保留源语言文化特色,还能避免完全异化可能会造成的表达上的晦涩难懂。
转译为明喻
例5
原文:这妯娌俩可真是针尖对麦芒。
译文:These two sisters-in-law are just like diamond cutting diamond.
解释:将隐喻转译为明喻的方法,既可以保留源语言中的喻体和意象,又可以生动再现原文主要信息。比如例句中如果将汉语句子中的暗喻直译为完全对译的英语暗喻,那么译句会变得晦涩难懂;而套用英语中固有的短语“diamond cutting diamond”,则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汉语原句中的含义;同时,添加“like”将汉语隐喻译为英语句子中的明喻,也保留了汉语原句的表达风格。
释义
例6
原文:他奉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原则。
译文:His principle is“better to die in glory than live in dishonor”.
解释: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常用来比喻宁可为正义事业而牺牲,也不愿意丧失气节苟且偷生。如果将其中的“玉”和“瓦”直译为英语,那么很显然英语读者根本就无法理解,而归化处理又无法在目标语英语中找到对应的喻体形象,同时,异化加注释又好像没有必要,在这种情况下、采用释义的方法反而能简洁流畅地传递汉语原句中的喻义或主旨内容、帮助读者理解原文意思。
以上总结了几种翻译中常见的译法,但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祝各位CATTIer考出好成绩!
制作|绢生
审核|肖英 / 万顷
终审|清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