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翻译名家齐聚浙江 共探文学翻译的技与道

来源:中新网 作者: 时间:2018/06/22


跨文化交流,翻译是必由之路。近日,受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之邀,诸多国内著名文学翻译家与作家齐聚浙江杭州,在“文学翻译名家高峰论坛”上分享各自的文学翻译理念与感悟。


  从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到科幻作家刘慈欣获得雨果奖,再到儿童文学家曹文轩获得安徒生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作品在国际文坛实现突破。但事实上,中国文学“走出去”与外国文学“走进来”不成正比。如何推动中国文化“出海”?译者是关键。

  “一个作家的作品写得再好,也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创作,另一半需要翻译家、评论家来完成。”中国著名作家毕飞宇在接受采访时直言,翻译作品总是在跨越两个不同的文化和时空。“好作家遇上一个好翻译,几乎就是一场艳遇。”


  许钧发言。 童笑雨 摄

  于此,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表示赞同。他认为,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拥抱中国”的时代,译者不仅要有民族情怀,更要有世界视野,在保证信息准确的同时,还要适应外国读者的思维习惯和审美习惯。

  而在他的翻译生涯中,为了让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曾多次与毕飞宇、苏童等进行商议,了解国外对中国文化的真正需求,选择合适的作品推荐到国外。

  以著名法国文学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袁筱一的理解,许钧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无论哪国文学“走出去”的初衷都指向当地的读者。而摆在翻译者面前的,就是有“异化”和“归化”两种选择。

  “‘取舍选择’是翻译工作的根本概念。”著名日本文学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林少华表示,文学翻译是再创造的艺术。他说,翻译过程中难免流失原作若干审美信息,但如何保持作者与译者微妙的平衡,即是取舍的原则或标准。

  在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马爱农看来,与作者产生共情、心灵相通,“能在头脑里听到他们的声音”,才能真正做到精准传递原作的思想情感。

  她以翻译《哈利波特》系列作品为例直言,鉴于跨文化传播的复杂性,有些作品未必采取直译,但一定要忠实于原著。

  “也就是说,译者要非常熟悉你所创作或再创作的对象。正如作家只有在生活中摸爬滚打,熟悉作品中每一位人物的思想情感一样,译者也只有像作家一样熟悉眼前这本原著包含的风土人情、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才能奉献出好的作品。”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文敏如是说。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