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结业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 时间:2018/09/27



9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总协调,陕西省文化厅、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结业典礼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陕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唐利如、对外文化处副调研员刘爱莉,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冯旭东,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副院长吴媛,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副院长李琼,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吕建福教授和相关研修单位代表以及来自26个国家的38名青年汉学家出席了结业典礼。典礼由国际汉学院副院长吴殿华主持。


  38位学员均表示收获颇丰。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石清照畅谈了学习体会和研修感受。她说,此前自己对中国了解并不多,此次研修计划注重发挥西安当地丰富的古城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侧重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及语言文字等领域,涉及唐代文化、“一带一路”与中国文化产业等内容,突出西安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令其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见识了中国最自然、最人文的一面。

  对于外国的青年汉学学者来说,前往中国实地考察与体验,并在一流中国导师的指导下学习,是了解中国文化的最佳途径,而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恰好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来自埃及的阿瑚德和来自巴西的亨利,对此表示认同。亨利表示,通过此次研修计划,令他们有机会了解到来自世界不同国家汉学家的不同视角和世界观,这些意见的分享给了自己很多启迪,也有助于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发展和和对世界和平进步的推动作用。阿瑚德认为,此次研修计划安排全面、活动充实,让他们拓宽了眼界,能够深入了解领域内的前沿研究成果,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帮助和支持。丰富多样的实践考察活动让他们能够看到中国发展的真实面貌,感受“一带一路”政策实施背景下,陕西省取得的突出发展成就。此外,他们还认识了不少研究方向相近的中外学者,回国后他们会继续保持联系,利用研修计划搭建的平台,拓宽自身学术研究层面,争取开展更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班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研修方向涉及中国的文学、历史、语言、文化、传媒、社会、国际关系等诸多领域。陕西师范大学西部边疆研究院周伟洲教授做了《历史时期新疆民族的发展与变迁》专题讲座,主要从“新疆史前的早期人类活动” “古代新疆地区的民族及变迁”以及“新疆近代维吾尔族为主的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与发展”这三个方面为学员详细讲解了新疆民族的发展、变化及现状。讲座结束后,学员们就民族划分、民族文化认同、文物中的民族特色等问题进行提问,周伟洲教授同学员一起讨论交流。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双怀教授以《周秦汉唐文化的基本特征》为题,讲述了这四个文化底蕴极其丰厚的朝代的基本特点——周文化礼乐并重、温文尔雅;秦文化崇尚统一、博大精深;汉文化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唐文化相容开放、辉煌灿烂。周秦汉唐都是开放型文化,在这些文化中很少有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观念,而是注重取长补短、合作交流。千年后的今天,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亦是蕴含着和睦相处、兼容并蓄、互惠共赢的文化内涵。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张建成教授做了题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的“一带一路”建设》的讲座。张教授从当前世界局势、中国能为世界做什么、习近平的主要理念及主张出发,重点论述了“一带一路”建设以来的成就、不足与发展目标。他指出,当前世界处于大变革时代,全球化问题突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积极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最后,张教授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汉学家们商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各国之间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坚持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发展道路,共同展望“一带一路”建设的美好未来。


  经过集中授课阶段的学习,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汉学家们与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交流与探讨。通过不同的讲座内容,汉学家们加深了对中国的历史、民族、文化、文学的理解与感悟,更新了对“一带一路”政策及当代中国的认识,为之后的进一步研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他们在接受为期三天的集中授课、专家专题讲座之后,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专题研讨和交流,还赴四川成都进行调研考察,并在成都参加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深入感受丝路文明。


  研修单位代表,陕西师范大学宗教研究中心主任吕建福教授在讲话中表示,此次研修计划作为一次良好的学习交流机遇,让学者们更加透彻地了解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他们从异域视角提出中国相关问题,也有助于我们中国学者的学术研究。虽然研修行程只有短短二十天,但收获的知识和友谊却弥足珍贵。


  冯旭东发表结业致辞。他向经过二十天紧张学习并顺利结业的青年汉学家们表示祝贺,向所有为本次研修计划付出辛勤努力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他表示,“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不仅为关注中国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也为陕西师范大学搭建了一座与他们所在的机构互相交流学习的桥梁。陕西师范大学将继续跟进通过此次研修发掘碰撞出的学术新方向和灵感,保持与相关学者及他们所在机构的密切联系,借助研修计划提供的学术交流平台,推助陕西师范大学在汉学研修领域走向新高度,力争打造出陕西国际汉学研究的新品牌,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唐利如在讲话中肯定了陕西师范大学在承办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对陕西师范大学及各研修单位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他说,不同的文化要在“异”中求“同”,在“同”中存“异”,希望青年汉学家们继续发挥他们在中国学研究方面的优势及无法替代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关注中国发展,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外友好合作和交流互鉴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最后他指出,结业并不意味着结束,在这样一个一部手机就可以走遍中国的时代,欢迎大家常回来看看。


  2018“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西安)”作为“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受到了陕西师范大学领导的高度重视。陕西师范大学国际汉学院作为项目的具体协调单位,联络校内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宗教研究中心及校外单位西安国际港务区、杨凌示范区,共同努力保证项目圆满。为表彰陕西师范大学在活动承办过程中的优异表现,“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组委会”特授予陕西师范大学“优秀组织奖”。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由文化和旅游部于2014年创办,目前已成功举办14期,培养了来自93个国家的413位青年汉学家。该项目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汉学家开展中国研究的全球性平台,为各国中国研究领域的青年人才创造与中国优秀学术、文化、教育机构和学者开展交流合作的机会,为其学术研究提供便利和实质性帮助,并以人才培养为契机推动各国学术机构与中国研究机构和智库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实现双方交流互鉴,共同推进中国研究的发展。通过研修,青年汉学家增进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对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认识,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友好包容、热情好客的真挚情谊。2018年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首次开设春季、夏季、秋季班,先后于重庆、广州、北京、上海、杭州、西安6个城市举办7个班,年度研修人数将超过200人。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