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英语写作在线教学与同伴互评学术研讨会召开

来源:中国赴日本留学生学校 作者: 时间:2018/10/31

 


10月27日,由留日预校(培训部)承办的首届全国英语写作在线教学与同伴互评学术研讨会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吉林省外语学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分会(筹)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占仁,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社长胡加圣,东北师范大学纽瓦克学院院长张绍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副院长杨鲁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梁茂成,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徐锦芬,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一宁,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张福慧,东北师范大学留日预校(培训部)副校长兼培训部主任高瑛、副书记刘桂萍、副校长刘炳赫出席开幕式。来自全国40余所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开幕式上,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占仁首先代表东北师范大学致辞,王占仁在致辞中首先向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各与会专家学者及兄弟院校师生表示欢迎,随后向全体参会代表介绍了东北师范大学办学历史以及外语学科建设的发展脉络,并对本次研讨会的学术价值给予充分肯定。留日预校副校长兼培训部主任高瑛与《外语电化教学》常务副主编兼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社长胡加圣分别代表本次研讨会承办方与主办方致辞。开幕式由留日预校(培训部)英语与英美文化研究所助理金胜昔副教授主持。


上午的专家发言环节先后由留日预校(培训部)英语与英美文化研究所助理金胜昔和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周凌主持。梁茂成、徐锦芬、杨鲁新三位专家先后作主旨报告。梁茂成教授在发言中,探讨了二语写作中的教师反馈、同伴反馈与机器反馈之间的关系,认为好的批改反馈应具有使学习者受益最大化、教师付出最小化、融合现代教育技术等特征。


徐锦芬教授详细论述了英语在线写作同伴互评研究。并分别围绕大学英语写作改革的现实原因、在线英语写作自动评价系统中的局限性、三种常用在线同伴互评系统对比介绍以及未来同伴互评研究的方向等内容作了详细论述。


杨鲁新教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英语写作教学:传统与革新。她认为写作是人类学习的手段,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项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生活体验。并向写作教师们分享了切实、简单、高效的写作教学理念与具体策略,如半控制性写作、融合语法写作教学、读写结合、协同小说创作、读与思考结合等。


 下午的专家发言环节先后由长春理工大学王欣副教授、留日预校(培训部)副教授高艳明、留日预校(培训部)日语与日本文化研究所助理边家胜主持。张绍杰教授、高瑛教授、张一宁教授以及张福慧副教授先后发言。张绍杰教授在报告中高屋建瓴,发言声情并茂、铿锵有力,从理论、认知和操作层面论证了同伴反馈法应用于我国英语写作教学的可行性。指出写作是当今英语教学的最大危机并肯定了同伴互评的有效性和宽广的适用性,并预测同伴反馈写作教学法将会是解决国内英语写作教学病痛的一剂良药。


高瑛教授结合自身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科研积累,详实论证了基于Peerceptiv系统的复杂学术英语写作任务中同伴反馈评语的有效性。围绕从过程写作理论、互动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三方面阐释同伴互评;当前国内外同伴互评有效性的研究现状;Peerceptiv系统应用于我国学术英语写作课堂教学等板块做了精彩论述,引发了参会专家学者的热烈讨论与共鸣。


张一宁教授采用语料库的方法,运用Biber的多维度语言特征分析工具,从Be动词、人称代词、劝说性动词、情态动词、过去时、时间状语、非限定性定语从语、现在分词从句、Wh-从句等78个不同层次的语言成分揭示出中外期刊高被引用论文的英文摘要语言特征,为学术英语摘要写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张福慧副教授以Iwrite和Peerceptiv为例,汇报了技术促进下的自我调节性写作学习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使用体验指出,Peerceptiv在我国英语写作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次研讨会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外语写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写作教学在线化、智能化以及互评体系科学化,切实提高写作评阅的信度和效度。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5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