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翻译认知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 时间:2018/11/14




11月3日至4日,第五届翻译认知研究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和澳门大学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主办,来自丹麦、法国、德国、美国、奥地利、爱尔兰、巴西、澳大利亚等12国,以及澳门、香港特区,中国人民大学、澳门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河南大学、哥本哈根商学院、巴黎第三大学、肯特大学、维也纳大学等80余所国内外知名院校,近160余位认知翻译领域权威专家学者与会,并做了精彩发言。


  11月3日上午,大会顺利开幕。在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郭英剑教授代表主办方致欢迎辞,衷心表达了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愿同世界各国院校及专家学者广泛开展合作交流的愿望。澳门大学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主任及世界翻译教育联盟主席李德凤教授、欧洲翻译研究学会主席阿特?吕珂?雅可布森(Arnt Lykke Jakobsen)教授从不同角度对前四届翻译认知国际研讨会进行了历史回顾、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主任朱源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届国际研讨会形式丰富多彩,共设5场主旨发言、5场分会场发言,共宣读了60余篇论文。本次研讨会囊括多个主题,包括口笔译认知过程、认知与译员培训、口笔译过程中的双语加工、口笔译认知研究中的研究方法、双语加工和语言习得中的语料库应用、口笔译认知过程研究的工具研发、二语习得认知过程研究、双语加工和语言教育等。


  欧洲翻译研究学会主席雅可布森教授提醒译者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中无论使用什么新的方法,都不要忽视翻译研究的本质问题,避免脱离解决翻译实际问题,而误将方法本身视为翻译研究的目的。


  欧洲翻译研究学会前主席丹尼尔·吉尔(Daniel Gile)教授强调在翻译过程中存在有意识选择与无意识选择,通过不断重复可以使有意识选择变为无意识选择,他认为通过特殊的长时记忆训练可以减少翻译中的认知负荷。


  澳门大学翻译传译认知研究中心主任李德凤教授用功能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研究同声传译中大脑的活动,对两种翻译策略“转码”和“转换”中译者付出的认知努力进行测试,惊奇的发现人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在翻译中显示出同样的活跃程度,颠覆了传统的左脑掌管语言,右脑掌管艺术的想法,为今后口译员的培训提供了新的思考。


  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应用语言和跨文化研究学院的莎伦·奥布莱恩(Sharon O'Brien)博士探讨了不同的个人行为对翻译和译后编辑的影响。


  复旦大学的康志峰教授用眼动仪测试眼球目标域和速度对视译的影响,认为译者在视译过程中保持均匀的速度是最理想的状态,过快或过慢都会导致较差的译文。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翻译研究系的汉娜·瑞斯库(Hanna Risku)教授指出人脑中概念形成时的个体差异体现了不同的认知形式。


  中国人民大学王建华教授通过5组实验证明工作记忆负荷对翻译过程存在显著影响,工作记忆中语音环中的发音控制成分在翻译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进一步细化翻译过程的影响因素。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卢植教授用眼动仪测试英汉隐喻翻译中的三种策略:等译,替换和创译,认为译者采用替换时比采用等译和创译要付出更多认知努力,而译者对原隐喻的理解并未对译文的输出产生很大影响。


  中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翻译部主任、中国译协副会长兼科技翻译委员会主任、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技翻译》杂志前主编李亚舒教授特别强调语用翻译的理论研究应提倡“因繁就简”的原则,并应多进行实证研究。


  巴西米纳斯联邦大学翻译研究系、翻译研究实验室的首席研究员法比奥·阿维斯(Fabio Alves)教授认为翻译是一种元认知活动,并提倡通过个人经验参与的“回想”重塑目标语。


  美国夏洛特市北卡罗来纳大学语言和文化研究系的克里斯多夫·梅林格(Christopher D. Mellinger)博士提出了用现代技术研究口译的方法和遇到的挑战。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开宝教授比较了语料库翻译研究与翻译认知研究的异同,指出二者的互补和融合是最终的必然发展趋势。


  北京外国语大学孙三军博士指出中国翻译研究发展的四种新趋势以及认知翻译研究的前景。他认为中国文化外译、语料库翻译研究、翻译技术、认知翻译研究是当下翻译研究发展的新趋势。翻译认知研究新领域包括认知心理学研究、认知语言学研究和翻译过程研究。


  澳门大学李丽清(Victoria Lei)博士利用眼动仪研究同传过程中译者的眼动模式,也即译者注视讲话者和屏幕的频率是多少、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对同传产生什么样的正面或负面影响等。


  肯特州立大学的迈克尔·卡尔(Michael Carl)教授介绍了"Memento Bootcamp"的创建、流程和作用。"Memento Bootcamp"是一个翻译认知的训练营,由澳门大学发起,召集学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集中研究。该活动将持续举办三年,明年于肯特州立大学举办。


  上海外国语大学鲍晓英教授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功实现文化交流目的应注意的因素和采取的措施。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主任朱源教授将迦达默尔的阐释学与中国的训诂学进行比较,从人文学科的视角审视翻译中的认知问题,以此来构建中国典籍外译的部分理论框架,为典籍英译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河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郭尚兴教授指出中国传统典籍体现了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文意义;同时,因为四书五经等中国经典为不同朝代的不同读者所注,翻译时也应重视时代、社会、读者赋予文本的意义。


  主会场活动外,研讨会还于11月2日下午举办了眼动研究工作坊,晚上设2组分论坛,总结了澳门大学主办的"Memento Bootcamp"的进一步研究成果。


  11月3日晚上的论文写作与发表工坊邀请了《中国翻译》执行副主编杨平、国际知名翻译期刊《笔译与口译研究》(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的主编克里斯多夫?梅林格、《中国科技翻译》前任主编李亚舒、《翻译研究新前沿》(New Frontiers in Translation Studies)系列主编李德凤、《翻译、教学与研究》主编康志峰和《翻译界》副主编孙三军等知名翻译杂志主编和编辑,与青年学者进行了交流,为青年学者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


  11月4日下午,会议圆满闭幕。在两天的研讨会中,国内外知名翻译学者云集一堂,中西思想交流碰撞。会议交流发言中融入认知翻译学最前沿研究方法,贴近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发言内容观点新颖、见解独特,精彩纷呈、引人入胜。大会也为青年学者发现自己研究的价值和把握研究发展的方向,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本届会议的成果必将推动国际认知翻译学科的进一步发展。第六届“翻译认知国际研讨会”将于2019年在西南大学举办。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