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筹备会在北京召开

来源:译世界 作者: 时间:2019/01/03



      为进一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开展国内外优秀文化交流,加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中医药文化与世界的互动,推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12月29日,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员会第一次筹备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筹备会汇聚了全国多所知名医科大学与外国语学院专家学者、医学与外语类核心期刊主编、外籍中医针灸师及翻译家、多家翻译企业负责人等共40余人出席会议。

  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中国人重要的文化基因之一,此次会议围绕“中医药文化如何走出去的问题”,为委员会的定位与发展厘清了思路、搭建平台,并为其第一次大会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挖掘文学里的医学、医学里的文学,在翻译时保证中医药自身的语言特色”,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李正栓教授在谈及专委会构思时说道,他指出“中医传统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工作恰逢其时”,专业委会工作确保政治正确,整合医学界、外语界、企业界等多方优势资源,对促进中医文化的世界传播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委员会将着力于世界医药翻译与国际交流,促进中国医药与世界医药技术的多领域、多层次和多形式的交流,打造出有利于国家外交战略实施和中国医药文化创新发展的开放式创新平台”,西南医科大学教授李孝英就专业委员会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专委会在申请、备案、策划、目标、期刊发行等方面的筹备情况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与任务进行了详述。

  北京语言大学许明副教授则表示,接下来专业委会或将于2019年四月中下旬在北京语言大学召开首届成立大会暨首届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研讨会,并就成立大会的具体安排和工作计划提出设想。南方医科大学李清华教授、广西医科大学周红霞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俞森林教授分别就专业委会会员及单位会员招募、组织管理、网站建设等事宜提出了工作方案。

  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蔡建淮副秘书长宣读了关于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业委会筹备组成立的正式批文,并由此拉开会议序幕。

  除了对于专委会筹备事宜进行讨论,在分议题讨论及交流发言环节,来自外语、传播、医学等多领域的专家们,还进行了一场跨界讨论,就国内中医药高校人才储备与培养、中医药传统文化外译的特点与策略、传播与接受的要点与难点,以及国际上目前研究概况与发展趋势等诸多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讨论。

  “中医技术在全世界推广的现状很好,中医药事业在一带一路上是大有前途的,”山西中医药大学雷鸣院长在发言时表达了自己对专委会的期待,希望其能为中医药事业出台相关翻译标准,培养优秀的翻译队伍。此外,山东大学刘振前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李俊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周晓菲副教授等多位专家学者和翻译企业负责人也都对中医药如何走出去的问题进行了交流。

  现场不乏国际友人的身影,美国针灸师欧阳珊婷(Shelley Ochs)博士来到现场,就自身经验对委员会发展提出意见,她认为目前一部分的翻译相对模式化,她在发言中举例到:“比如,我们翻译‘养生’这个词用中文规律来说常用‘health cultivation’这个词,可有一个背景很多人会忽略,那就是欧美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过‘wellness movement’(全面健康运动),因此相对来说在理解上对于外国人会更容易些”,她表示,要传播中医药文化的精华需从历代经典、名老中医的著作入手,尝试通过中西合作的方式制造文化沟通的场景,突破固有的翻译模式。

  “本次会议立足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文化,探索中外互通之桥梁,可谓意义深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武在总结时指出,接下来委员会要积极发挥本会专家资源优势,促进新时代中国医药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加强人才梯队培养与国际化研究团队的组建,深入对中医药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促进祖国传统医药及其科技的发展,优化中国中医药及其它传统文化翻译策略与国际传播路径,协同振兴、弘扬我国的中医药事业。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5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