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懂茨威格的翻译家张玉书去世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时间:2019/01/07




      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消息,著名德语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全国德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张玉书,于2019年1月5日13点57分在北京去世,享年85岁。他翻译的茨威格作品《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成为读者心中的经典译作。

  张玉书,1934年生于上海,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从事德语文学研究近半个世纪,是目前国内德语文学界的元老级人物。

  1982年,他当选为全国德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1984年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8年起任欧华学会理事,1990年起任德国图宾根德国-东亚科学论坛理事,1999年当选为国际茨威格学会理事,2000年起任《文学之路》(德文版中国日尔曼学年刊)主编,2002年德国图宾根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2007年起任《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主编。

  张玉书因翻译茨威格的作品被读者熟知,而他与这位“世界文坛最杰出的三大中短篇小说家之一”,结缘于一次心灵的交集。

  张玉书的启蒙老师谭玛丽先生,曾把茨威格写的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富谢》送给他。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权术家,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见风使舵、投机革命、不断变节,但历经动乱却始终位居要津。这个政坛变色龙的形象令人震撼,张玉书当时就萌生了翻译此书,以警示后人的愿望。多年后,从这本书启程,张玉书开始阅读、翻译茨威格的作品,并且了解愈深、敬佩愈重。

  茨威格在中国曾被误解。随着《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热带癫狂症患者》《雨润心田》等作品的风靡,很多读者认为茨威格是一个“只会描写风花雪月、不关心政治的流行文学作家”。但张玉书坚定地予以否认,并告诉国内读者,“虽然他曾经犹豫过,彷徨过,但最后还是写出了《象棋的故事》和《昨日的世界》等作品,表现了反法西斯斗争终将胜利的信念。他是一个以独特方式抗击专制暴政,反对纳粹的斗士”。

  张玉书先后著有论文集《海涅·席勒·茨威格》,主编《斯·茨威格小说集》,译著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茨威格著)等诸多作品。他理解茨威格,也为中国读者了解茨威格的作品做出了重要贡献。有位钟爱茨威格的读者,在购买了多部其他译者的作品后感叹:“茨威格式的沁入心扉的思想冲击,最大程度呈现在张玉书先生的译本中。第一次,我不仅对作者,还对译者充满了敬意。谢谢张玉书先生,您的翻译架起了桥梁,一端是我,另一端是茨威格的心里。”

  尽管因翻译茨威格作品出名,但张玉书的主要研究工作,其实是研究、翻译海涅和席勒的作品。他曾著有论文集《海涅·席勒·茨威格》,主编《海涅选集》翻译剧作《玛丽亚·施图亚特》(席勒著),作品《诗歌集》(海涅著)、《勒格朗集》、《论浪漫派》等。“从事海涅的研究是为了让大家对海涅有个正确的了解。”张玉书以此为己任。

  张玉书希望人们也能喜欢席勒、海涅。“他们的理想主义,文章风骨鼓舞了一代代的读者。”张玉书曾说,席勒具有超人的毅力、过人的勤奋、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品德。他几乎一直带病工作,只活了46岁,便英年早逝,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无限的惋惜崇敬。而海涅既是诗人又是战士,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是警世者。他1848年卧病在床,达8年之久,躺在“褥垫墓穴”中还语重心长地警告世人要警惕那些以革命之名行欺世之实的政治骗子。他们的戏剧诗歌散文都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人性的升华。

  对作者的理解、对人性的剖析,让张玉书的翻译之笔格外通透。张玉书一直推崇朱光潜先生的一句话:“没有不能翻译的东西,只有没有理解的东西。”

  据人文社消息介绍,张玉书翻译的《茨威格小说全集》正在出版过程中,预计今年4月上市,可惜他本人无法看到了。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