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与本地化工作坊将于1月中旬举行

来源:译世界 作者: 时间:2019/01/10

2019年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与本地化工作坊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大政方针的实施,语言服务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信息技术在语言服务中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逐日俱增,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发展迅速,机器翻译已经全面转向神经网络翻译时代,在企业全球化和国际化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

同时,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和翻译行业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语言服务行业人才需求趋向多元化,语言服务企业对翻译人才的技术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为普及翻译技术和本地化相关知识,加强翻译专业师生的翻译技术应用能力,提升语言服务人才的技术素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拟于2019年1月中旬开设“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技术与本地化工作坊”。 

一、 活动时间:2019年1月14日 - 1月18日

二、地点: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北2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

三、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承办单位:翻译技术研究与教育中心(筹)
协办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家级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
广东省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
广东省翻译教育产业创新联盟
广东省翻译技术沙龙
广东省技术传播沙龙

四、主讲专家介绍(音序):
陈圣权:华为机器翻译应用产品经理,华为翻译中心创始人兼首任主任
邓军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博士后,武汉工程大学副教授
黄国平:腾讯 AI Lab 高级研究员,机器翻译专家
王华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青年学者
王文举:locren.com 客户经理,本地化专家
项绿野:广东省技术传播沙龙联合创始人
张   翔:深圳云译科技金融翻译事业部总监
赵毅慧: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博士
朱   珊:中国石油大学副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同传译员

五、活动安排:


讲座摘要和专家简介
1月14日讲座主题:人工智能时代的翻译技术发展与翻译技术能力培养

讲座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语言服务呈现出海量化、多元化、碎片化、多模态、即时性等特点,诸如游戏本地化、手机应用本地化、多媒体本地化、译后编辑等业务类型不断拓展,必须借助现代翻译技术来完成任务。在此需求推动之下,翻译技术发展迅猛,翻译工具开发商开发出基于网络的技术写作、翻译记忆、语音识别、语音翻译、语音学习、会议听写等智能化语言技术工具,翻译技术呈现出整合化、智能化、众包化、流程化、云端化的发展趋势。语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语言服务从业者的能力提出了新的需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翻译教育培养机构应该转变翻译人才培养观念,从培养单一的翻译人才到培养行业需求的多元化的语言服务人才,重新认识翻译能力的内涵,积极推进翻译教育的政产学研紧密融合,从而促进语言服务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翻译技术常见概念误区
-翻译技术的内涵和外延
-翻译技术的分类和发展
-译者翻译技术能力的演变
-译者翻译技术能力的培养
-政产学研协同翻译技术教学

专家简介:王华树,翻译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山青年学者”,高级翻译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翻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兼任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副秘书长,世界翻译教育联盟(WITTA)翻译技术研究会会长以及多所大学特聘专家和客座教授。在《中国翻译》、《外国语》、《外语电化教学》、《上海翻译》等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主持或参与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出版《计算机辅助翻译概论》、《翻译技术教程》、《翻译项目管理实务》、《翻译与本地化项目管理》等十多部著作。研究兴趣:计算机辅助翻译、翻译与本地化技术、翻译项目管理、术语管理。

1月14日讲座主题:大数据时代的口译技术:概念、价值与应用

讲座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臻成熟,以语音识别、文本转换、语音合成等技术为基础的机器口译已成为语言服务领域的新实践新论题,特别是关于机器口译“取代”人工口译的观点已成为业界和学界的关注热点。归根结底,机器口译与人工口译的关系关涉人与技术的关系。本研究立足伊德的技术哲学观点,从现象学角度阐释人-技的四种关系,即具身关系、解释关系、它异关系、背景关系,依此推理和剖析机器口译与人工口译的基本概念、价值关系、及现实应用之问题。

- 口译技术的现象是什么?
- 口译技术的概念是什么(技术哲学角度)?
- 口译技术的价值关系如何(伊德人-技关系角度)?
- 口译技术的伦理问题如何解读?
- 口译技术的应用效果如何?

专家简介:赵毅慧,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教授,英国约克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英国利兹大学会议口译硕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博士,渥太华大学中加交换学者,CAIT口译教学与技术研究小组核心成员,陕西省高端翻译人才库首席译员(英语)。三百余场国际会议口译经验,服务对象包括世卫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发展署、孔子学院、陕西省外办、西安市外办、陕西省商务厅、美国美光公司、法国赛峰集团等。研究方向:口译教育、口译技术,先后在《外语教学》、《外文研究》、《陕西教育》发表代表作数篇,主持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地厅级科研项目两项、参加教育部重大项目子项目两项。2011年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1月14日讲座主题: 面向人工翻译的交互式机器翻译技术 

讲座摘要: 近年来,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自动译文的质量越来越高,各大互联网公司在机器翻译产品竞争愈演愈烈,机器翻译取代人工翻译的论调甚嚣尘上。但站在人工翻译行业的角度,虽然机器翻译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但目前的机器翻译要替代人工翻译还有很多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腾讯AI Lab将重点放在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技术上,推动机器翻译与人工翻译的深度融合,以期提高人工翻译的效率,推动机器翻译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行业落地。  

-什么是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如何提高人工翻译效率?
-机器翻译如何学习人工翻译的反馈?  
-机器翻译技术的现状及前沿
-传统翻译行业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需求及应用
-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的关键挑战与解决方案  

专家简介: 黄国平,博士,现为腾讯AI Lab高级研究员,负责产品腾讯辅助翻译TranSmart,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人机交互式机器翻译。 

1月15日讲座主题: 信息技术在口译中的应用 

讲座摘要: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语言服务行业的面貌,大数据、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与机器翻译等迅速发展,已经影响到作为语言服务主体之一的口译行业。口译的对象、形式、流程、手段和工作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研究立足全球化、国际化和本地化,首先对信息技术在口译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包括电话口译、远程视频口译等。其次探讨技术资源与口译商业模式的融合发展,如计算机辅助口译(CAI)、机器口译(MI)以及在线口译服务等。另外,在技术资源与数据平台泛在共享的今天,机器口译的三重关山,即语音识别、语义理解和文本输出也将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   

-信息技术在口译中的应用
-口译技术资源与口译商业模式的融合发展
-机器口译技术介绍 

专家简介: 朱珊,资深同传译员、副教授,世界卫生组织同传,擅长使用计算机辅助口译技术。 执业经历:2008年以来先后在澳大利亚移民部、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政府经济发展顾问委员会等担任同传译员,具备较强的口译技术实践能力,为各类大型国际会议提供同声传译 349场次,包括不限于APEC, G20峰会,博鳌亚洲论坛、上合峰会、联合国教育信息化大会、世界卫生组织大会、世界医学美容大会等。 执业资格:国际医学口译协会会员、加拿大翻译协会会员(BC)、澳大利亚翻译协会会员、山东省翻译协会理事、山东省智库人才库成员、青岛市高级翻译人才库专家成员,青岛市拔尖人才。 学术经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副教授, 科研方向口译技术、医学口译、翻译教学与研究等。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等发表数篇翻译教学与研究论文;出版国内第一部医学口译教材《医学口译》(外研社,2015);出版翻译研究专著4部,《英汉翻译的多维度探究》、《译路同行:中西文化与翻译》、《翻译心理学研究——认知与审美》、《基于“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的翻译教学研究》;出版译著1部,发表译文2篇。
  
1月15日讲座主题: 技术写作及技术传播的简介、内涵和外延 

讲座摘要:
-技术传播和技术写作的关系
-技术传播主要标准和法规
-技术传播主要趋势和行业发展方向
-MTI毕业生从事技术传播行业的优势、劣势及相关思考
-技术写作从业者基本素质和要求,以及成长空间
-技术写作工作流程及项目管理
-技术文档质量审阅流程和要求
-技术写作相关工具
-案例分析和互动  

专家简介: 项绿野,广外MTI首届翻译硕士,多年欧洲企业技术翻译、技术写作经验,多年跨国技术写作团队工作经验,熟悉欧洲尤其德国技术写作规范,赴德多次参加技术传播工作坊的学习和交流。信息开发者社区联合创办人。 大型国际工程项目跨国项目管理团队核心管理成员,美国项目管理协会持证项目经理,具有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和丰富的理论实践,涵盖商务合同谈判及管理、律所管理、项目客户需求分析、项目流程监控、成本和风险控制、质量控制、设计、制造、采购、测试、验收交付等各个项目管理环节。美国采购与供应商管理协会CPSM在读,掌握供应链管理基本和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供应商管理经验。 行业知识丰富,具有家用电子消费产品、自动化设备各行业背景,所涉及的项目涵盖软件、机械硬件、PLC控制、用户界面UI、技术文档等多个领域,具有较深的洞察力。  

1月16日讲座主题: 翻译流程自动化技术及行业最佳实践 

讲座摘要: 在翻译生产环节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可以进行持续改进,累积改进将带来创新使我们公司的效益大幅提高,竞争力显著增强。locren.com将围绕翻译流程,探讨生产过程中有助提升利润率的最佳实践和自动化技术。   

-人工智能发展对翻译流程的影响
-翻译流程中的自动化技术介绍
-如何通过翻译流程自动化节省成本、提高效益 -案例分析 

专家简介:王文举,英语系毕业生,在本地化专业公司先是担任一线译员,又同时兼任CAT专家及顾问角色。后来他创立了WeWell,一方面为国外顶级公司提供本地化服务,另一方面为国内公司提供翻译技术咨询服务。在10余年的工作中,他先后担任的角色包括翻译、项目经理、客户经理、销售等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翻译行业的生产链有着深刻的认识。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他长期从事翻译技术及翻译流程的培训与咨询工作,协助很多公司引入了成本压缩技术。另外,他和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系列创新的翻译实用工具,并通过旗下locren.com为行业分享前沿的情报信息并提供咨询服务,其客户群体包括全球500强企业到各种规模的翻译公司,并以专业独到的服务而广受好评。  

1月17日讲座主题: 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口译教学变革 

讲座摘要: 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引领下,信息技术在口译教学中的应用已突破外围辅助的层次,逐步向纵深方向推进。本研究从通用领域、口译职业领域、教育领域三个方面,将影响口译教学的信息技术划分为七种类型,并根据信息技术、口译职业与口译教学三者的交互关系归纳出信息技术与口译教学整合的四个层次,即外围辅助、定制开发、合成应用与深度融合。在操作层面,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案例,从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方面探讨了信息技术与口译教学的整合机制。同时,结合前沿技术的发展成果,从智能化、仿真化、精准化、联动化四个方面展望了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口译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口译教学中的信息技术的分类
-信息技术、口译职业与口译教学的关系
-信息技术与口译教学的整合机制
-信息技术与口译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专家简介: 邓军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博士后,武汉工程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口译教育信息化。近年来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一等资助项目、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项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中央高校专项资金项目等十余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共三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在《中国翻译》、《外语界》、《中国科技翻译》、《上海翻译》、《外语电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国应用语言学》、《外文研究》、“Language & Communication Quarterly”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业组)湖北赛区翻译专业组一等奖。  

1月17日讲座主题:医学领域的机器翻译技术及最佳实践 

讲座摘要: 通过实际案例(在某互联网医疗企业部署并使用机器翻译引擎),分享如何切实提高人机协作翻译效率的最佳实践。   

-机器翻译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
-如何切实提高人机协作翻译效率 

专家简介: 张翔,39岁,现任深圳云译科技有限公司金融翻译事业部总监。张翔曾在多家国际金融机构担任翻译主管,有10多年财经翻译、项目管理和培训员工的经验,擅长在投行部署基于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和机器翻译引擎的笔译解决方案,能显著提高效率。在本职工作外,他致力在学界和产业界分享提高翻译效率的技巧、工具及系统,曾多次受邀在国内外各类本地化及翻译论坛上发言。2018年他受聘为上海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兼职研究生指导教师。


报名请点击进入>>>>>>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5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