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基刚:告别“高分低能”,公共英语教学亟待转型

来源:文汇报 作者: 时间:2019/03/19

改革开放40年,我国英语教育固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客观地说,也有一些不足。如果从是否充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科技经济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因为,除少数人到海外学习工作外,大批本土培养的科技工程人员无法用英语熟练地汲取国际前沿信息,与国际同行交流其各自领域的科研成果,也无法用外语有效开展研究。


40年后再出发,高校外语教育未来要走什么路?如何进一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是时候就高校外语教育的定位,作出新的考虑了。


一、 以通过四、六级考试为目标,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


英语是国内莘莘学子投入精力最多的课程之一,也是高校选修学生最多的一门公共课。尽管目前英语学习的起点已提前到小学一年级、甚至学龄前,但高校英语教育始终定位在中小学英语同质化的通用英语和基础英语教学,其结果只能是费时低效。


目前,公共英语教材还充斥着“我的父母”“我的家乡”“我的爱好”这些与大学生认知程度和知识结构极不相配的课文,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普遍懈怠。


公共英语实施以能力等级达标为驱动的应试性教学,即以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完成大学英语学习的标志,结果培养出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


公共英语之所以长期应试,一是外语界“鄙视”将外语作为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的工具,坚持外语教育就是人文素质教育和跨文化教育;二是外语界认为,学生只要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就能胜任专业学习和研究,没必要结合学科学习科技英语等。


二、高校英语教育范式转移已刻不容缓


顺应国家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大学亟需培养一批能用英语直接从事学习、工作和科研的大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英语教育从通用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范式转移,已刻不容缓。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二战结束后,在国际间科技经济交流日益密切的背景下,从应用语言学中发展出来的一门新兴独立学科。它一反以语法翻译为方法、以文学经典为载体和以等级达标为目的的通用英语教学法,开辟了以学生专业内容为载体的语言分析和教学的新路子。40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把英语作为外语的高校英语教育都采用了专门用途英语,包括日本、韩国、越南等亚洲国家。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为促进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明确要求高校把外语作为工具, “培养既懂专业又掌握外语的科技人才”,专门用途英语由此被引入中国。1987年教育部修订外语专业目录,将外语学科分为外国语言、外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和专门用途外语四大类。在专门用途外语下面,列出了专门用途外语科技、旅游、外贸和外事管理四个方向。但不久后,专门用途外语就被 “踢”出了外语学科目录。


目前,对于是否要恢复专门用途英语,学界仍有不同意见。一部分专家认为,外国语言、外国语言文学和语言学,是外语教师可教的;而专门用途外语是专业英语(如冶金英语、材料英语),一般的外语教师无法教。实际上,这是一种很深的误解。专门用途英语不是专业英语,而是把专业内容作为语言分析的媒介,教学生如何汲取和交流他们的专业信息。


简单地说,专门用途英语是通过让学生分析专业领域的期刊论文,或实验报告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从而掌握这些体裁文章的语言规律,让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有效地汲取信息,写出圈内认可的文章和报告。一个人的英语语法再好,讲得再流利,达到了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只说明他有充足的语言技能储备。但这种储备只有结合特定的工作语境(如化学实验报告、民事判决书、飞行员与指挥台之间的通讯交流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才能有效发挥出来。


三、学生应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专业学习,而非外语学习上


对中国人来说,英语是一门外语,要让多数大学生像掌握母语那样,把英语学到听说读写样样精,达到《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中的八九级(即英语本族人水平)几乎不太可能,也没有必要。大学生专业学习时间有限,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让他们为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全面达标,把大半的学习时间都用在英语学习和应试上,而影响了他们的专业学习和科技创新。我们应该确保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专业学习上,而不是学外语上。


在这方面,日本外语教学的策略也许值得参考。日本既不搞全国性口语比赛,也不搞教学等级考试。他们一心一意培养大学生,也就是未来的科学家,用英语作为工具汲取和交流专业信息的能力。日本科学家听说能力可能比较弱,但他们在专业领域有着很强的学术读写能力,这是帮助他们获得一个又一个诺贝尔奖的诀窍。


四、建议  


为此笔者建议,国内高校可尝试把公共英语从外语学院独立出来,成立校级语言教学研究中心,为学校各专业院系的需求服务,为大学生们插上专业交流的语言翅膀,让他们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自由翱翔。


其次,各高校的外语学院要 “并、转、停”,将剩下的英语系或外语系更名为 “英文系”或 “外文系”,更改系名将使英文专业和中文专业一样,成为有真正学科支撑的人文学科,而不是语言技能培训机构。须知,研究英美文学的英文系不是每所大学都需要的,但公共英语是每所高校不可缺少的。


最后笔者呼吁,尽快在教育部外语目录里恢复专门用途英语的学科地位,这样才能使语言教师找到学术研究的方向,不会出现白天教专门用途英语,晚上搞莎士比亚研究的 “两张皮”现象。


(作者:蔡基刚,系复旦大学教授,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4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4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