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与功能”前沿理论工作坊在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举行

来源: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作者: 时间:2019/06/11



6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马丁适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马丁中心)名家荟萃,共话“修辞与功能”。马丁中心和复旦大学中文系、《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上海市语文学会联合举办了“修辞与功能”前沿理论工作坊。


  来自修辞学和功能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者相聚马丁中心,围绕语言的“修辞与功能”展开了跨学科、多维视角深度研讨。


  我国系统功能语言学界的领军人物胡壮麟教授,被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的陆俭明教授,汉语研究专家马真教授莅临会议,做了精彩的学术演讲。


  美国犹他大学的毛履鸣教授、河南大学的徐盛桓教授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廖巧云教授、河南大学的刘辰诞教授、国防科技大学的李战子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何伟教授、复旦大学的蒋勇教授做了主旨发言。


  复旦大学的祝克懿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丁中心的王振华教授、赖良涛副教授和郇昌鹏副教授分阶段主持了会议。本次工作坊精彩纷呈,吸引了来自多所高校的学者和在读硕博生,会议现场座无虚席。


  在开幕式上,马丁中心主任王振华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开宝教授致开幕辞。


  开幕式后,八位专家做了主旨发言。


  胡壮麟教授做了首场发言,发言主题为“隐喻翻译的方法与理论”。胡教授回溯、总结了隐喻翻译研究的四个发展阶段:萌芽阶段、起步阶段、翻译理论,以及语篇分析与个性化等四个阶段。总结出,隐喻翻译的传统方法有直译法,替换法和意译法3种。此后,又区分以源语和目标语为导向的不同翻译法。胡教授指出,近年来,英语翻译研究已提高到以各种理论为导向的隐喻翻译研究,如修辞学、成分分析法、语篇分析法、语用学、语言文化学,和认知语言学。


  基于和马真教授对“社会心理对语法的影响与制约”的新研究,陆俭明教授做了学术演讲。两位教授指出:从某个角度说,言语交际都附带有心理活动的交际;而个人都生活在某个民族、某个社会群体之中,个人的心理活动往往会受到民族的或社会的心理影响。因此,言语交际活动表面看都是个人行为,但其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心理行为。语言生活中的尊称/敬称、谦称,以及自古至今还存在的避讳,这实际就是民族、社会心理对用词、选句的影响与制约。


  来自美国的毛履鸣教授对修辞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功能提出了三个新观点。首先,他对修辞重新下定义,提出修辞的焦点既不是追寻说服手段(亚里士多德),也不是为了减少或根除误解 (理查兹),而是解构和发动通过在时间和空间里接触、传流与相争而崛起的事件。其次,把修辞定为事件旨在包容和强调“使用事实”和“非用事实”,进一步阐述象征行为互联及动态的特性。第三,作为事件,修辞的生成变革性能够得到更有说服力的展示和应用。


  廖巧云教授基于她与徐盛桓教授的联合研究,就“表征与隐喻”做了主题发言。她提出:相似性是个模糊概念,用分形论的观点来观察,相似的二物表现出多维度、多层面、多视角的联系方式,特别是从部分是整体的分形这一视角可以看到整体的自相似性,因而可以感觉到多种情况的相似。以这种思维来分析隐喻运用,可以对隐喻表达,特别是汉语丰富多彩的隐喻表达做出较贴切的铨释,从而更好地沟通人际关系。“分型论”学说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肯定和高度评价。


  刘辰诞教授探讨了“追累”句语义结构的边界移动问题,他提出,理解“追累”式的多重语义结构要借助三种边界分派型式:成词式、复合结构式和语篇式。语言结构在不同语境中的边界分派形式是“追累”动结式产生不同语义结构的动因,据此可以对“追累”句的不同语义结构做出合理解释。


  李战子教授的发言讨论话了话语命名的修辞和功能。通过厘清行业和领域、使用者、适用场合、功能、特质、核心理念等命名方式,为话语命名的思路注入功能语言学话语分析的理解,希望有助于学习者把握命名话语的内涵。李教授提出,命名话语也是一种元话语,在话语的描述、归类特别是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话语命名展开细致探讨,尤其是话语命名的类别、功能和可能带来的传播利弊。


  何伟教授研究对比了汉英语篇功能体现手段后,提出:汉语和英语的语篇功能基本相同,两种语言都具有传递信息、布局谋篇的功能,其体现手段涉及语境、语义、词汇-语法和音系/字系四个层次,都由互文、主述位结构、信息结构、衔接等手段体现。但在一些具体功能的体现形式上,两种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别由不同的词汇-语法形式等手段体现,具有各自的特点。


  蒋勇教授的发言主题是“At all的强调功能的扩域论说解”,他指出:At all是一个负极性词项和语气强化词。他用关联论(Sperber & Wilson 1986/1995)来解释它的各种语境含义,用扩域论(Kadmon & Landman 1993)和信息论(Cover & Thomas 2006)来解释它是如何通过总括义加强信息度的。


  八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围绕语言的“修辞与功能”展开了深入研究,参会者也积极参与研讨,为期一天的会议在多个精彩的问答互动中接近尾声。


  最后,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导,《当代修辞学》主编祝克懿教授致闭幕辞,本次工作坊圆满结束。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5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