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 当你选择英语专业,你选择了什么?

来源:译世界 作者: 时间:2019/09/10

 

英语专业,听起来十分高大上,选择它就好像自己一只脚踏上了伟正的未来。“未来的外交官”“同传箱里的小精灵”“外企OL”“衣服不重样的英语老师”… 这些闪亮的头衔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似乎是信手拈来,然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英语专业是个很不一样的专业。它看似很专业,但很多人自学也能拥有一口流利的英语;它看似很好就业,但想拿到高薪酬仅靠学好英语又远远不够。


其实英语专业的“未来”没有理想中那么美好,所以打算写这篇文章跟选择了英语专业的同学们聊聊英语专业。


最近几年“英语专业”一直“备受瞩目”,网上的讨论主要还是集中在几点:


专业“水”,学不到东西

不仅作业多,而且考试不简单

英语专业毕业生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


不知道作为英语专业的你有没有这种感觉。


网友们进行这样的讨论并不是没有原因,作为一个英专老师,很想分析一下这些讨论背后的原因。

   

专业°


在讨论声里听见最多对英语专业的评价就是一个字——“水”。理由多见于:英语学不好,专业学不精,整天上一些高大上的文学课语言学课,学了用不上,哪哪都不如非英语专业的同学…


其实这些话确实揭露了一些事实,但是背后的原因是有迹可循的,想要知道在你眼里英语专业为什么“水”?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答: 


首先是课程设置


英语专业是一个非常古老且传统的专业,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英语专业其实也在不断地革新,特别是为了结合当下流行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英语专业也从单一的注重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的专业改革衍生出了各种方向,比如翻译方向、商务方向、教育方向、旅游方向等等。当下英语专业本科基本上是遵循一二年级学习语言基础,三四年级涉及文化及专业课的课程设置,每个大学的不同方向会在专业课上有所出入。


一二年级像在反复上高中英语课,加上大部分教师偏向于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背单词、背课文,可惜背了用不上,立马就会忘。让有一部分同学觉得自己大一大二两年来什么都没学到。到了大三专业课一下子上升到了将英语当工具使用的高度,难以适应,于是专业课也只是稀稀拉拉混了过去,一混便混了四年。


在我看来,英语专业不仅不水,反而是一个很“金”的专业,因为它对于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要求很高,说句扎心的实话——你觉得它水,是因为你水平不够。


其实“英专无用论”并不是在你成为英专学生之后被你感觉到,英专教育界是一直在不断自我反省改革再省再革。我们来看一下变迁史:


  •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熟练的英语语言技能、厚实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熟练运用英语和本族语从事外事、翻译、教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英语专业人才。(广州大学2018专业介绍)

  • 本专业培养学生优秀的英文实践能力和多语种人文潜质。学生毕业后应具备熟练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宽厚的英文专业知识,广博的国际化视野,较高的人文素养,批判性思维方式critical thinking),科学的创新精神,能在外事、教育、文化、科技、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成为满足国家需要的国际化人才。(清华大学英语专业介绍)


不管是曾经的“人文学科”到“实用论”再到“思辨改革”,英语专业界一直在探讨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英专人才培养,理论都是好的,不禁为各大专家教授们鼓掌,但是教授们看不到的背后是同学们的语言基础和培养计划之间存在的鸿沟。


拿教材来说:


现在大部分本科英专用的教材都来自上外和外研社,教材面对的对象是顶尖外语专业人才培养学校的学生,她们的语言能力,领悟能力是比很多普通本科英专的同学高的,就拿上海一些外语学校的孩子们来说,大部分的孩子高中时候就能考雅思托福,牛娃甚至有小学就能考托福Junior满分的。所以与他们相比,普通学校学生的水平与专业默认的起点水平中间其实有一道坑。这一道鸿沟也使同学们不可避免的感觉到被生词支配的恐惧。


再者,教材内的文章多选自经典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赏析是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和认知能力的,打个比方:同样是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的学生在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化概论、语言学等等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上学的?相比之下英语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学习语言学,英美文学,跨文化等课程,他们的语言基础和汉语言相比差多少?你见过连拼音都学不好的人去学古文吗?我的学生里就有单词量不超过300。不止是学生学不好,我教起来也很痛苦!


关于认知能力再打个比方:我们初中时候读鲁迅的文章真的完全读不明白,对于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分析基本靠套模板,死记硬背了事。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社会的感知加深,不需要教,就能自己体会鲁迅先生小说里意象所表。这其实和认知发展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人认知水平高低不同,认知发展速度不一,一刀切的方法能做到尽量公平有效,但背后的查漏补缺和深度发展是十分需要个体自我发展来填补。


教学与评价°


有学生和我反馈过:“老师,综英课感觉就是在上高中英语课,上了一个学期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学到。”


大部分同学们能体会到现在的教学模式还是基本上像高中一样,注重字词的学习,强调背记,期考以考书上的原题为主。我个人对这种方法的效果表示怀疑,因为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我的英语能力提高得最快的阶段不是高中死记硬背单词的阶段,而是疯狂写论文的那一段。你要有输出,必须要有足够的主动输入,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吸收内化的过程,量越大效果越好。我曾经也想过用提交论文的方式来推我的学生主动输入,但是大环境“不允许”——大部分学生上网抄袭,要不然就是瞎编乱造加百度翻译,随便交一篇作业——我们的学生缺乏对学术的敬畏心理和认真的学习态度。“违法”成本太低,对于作业的态度敷衍,不是抄就是抄,作为老师其实也很无奈。


其实教师选择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时候也不是不能理解,传统的方式最好操控,也最安全,无功无过,还能为自己节约更多时间做科研,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在课程上不仅大部分学校重读写,轻听说,学生们对于英语的运用态度也不积极。我的学生就和我反馈过“老师,你不觉得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说英语很尬吗?” 好像是挺尴尬,但是谁不是这样学的呢?


我之前的导师就和我分享过她的一个学生是怎么练习英语口语的。专门去超市找商品背后的客服电话,打电话给客服找客服聊天。电话接通就直接说明来意,Hello,我是来找你练英语的,你能和我聊聊天吗?10个客服有一半愿意和她聊,但是聊天不是瞎聊,这名学生会提前准备好不同的话题和客服进行讨论。我是很佩服这位朋友,因为外国客服的口音普遍咖喱味很重,能顺利聊天确实很不容易!这个例子不是想说这个方法多么好,而是在说明一个态度,作为学生,你不能总是等着老师给你创造一个环境,如果你以后想靠英语吃饭赚钱,你首先要做的就是主动去练习和运用它,这样才能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不足,对症下药。

   

就业 °



就业难的背后存在很多原因,从大背景上来说,英语专业本身是一个几乎每一所大学都会有的专业。


根据数据显示,英语专业在全国开设的本科院校有965所,超过99%的本科专业。这意味着,几乎每一所大学,都有英语专业。因为大学都有大学英语公共课,依托公共课的基础,英语专业自立门户比新兴专业占据一席之地要容易得多。当然,以上数据导致了一个现象:满大街都是“同行”。


English Major?


专业人口基数大,竞赛自然就很大。举例来说:


查查看每年公务员考试哪个专业竞争最激烈就知道了。我家乡四线城市,有一年全市只招一个英专生,报考人数最多,分数线最高。


问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去考了

0
分类:翻译业内动态 标签:  | 收藏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免责声明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权利人保护机制 | 违规信息举报和处置办法
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25 www.yeeworld.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2826号-3
京ICP证14015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7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