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简报 | 保加利亚汉学家韩裴逝世、“人工智能与语言服务”跨年沙龙举办…
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
(2021年第51期,总第226期)
每一周,中国语言领域都在发生什么事儿?又产生了哪些新观点?以及涌现出了哪些新产品?等等,这些问题可能是很多业内人士想及时关注的。对此,译世界(微信公众号“译•世界” ID:YEEWORLD)进行了信息跟踪观察,推出《中国语言服务业一周简报》,为业内人士提供参考。本期报告覆盖了2022年1月1日-1月7日的资讯。欢迎关注!
ONTENTS
目录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事项预告
翻译出版
Part 1
重要事项
本周要点
保加利亚著名文学译者韩裴逝世
当地时间2022年1月3日下午,保加利亚著名文学译者韩裴(Petko Todorov Hinov)因新冠病逝。
韩裴先生一生致力于中保文化交流,我们深切缅怀韩裴先生其人其作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韩裴(Petko Todorov Hinov,1972-2022),保加利亚著名文学译者,2012年至今在东西方出版社担任汉语、英语、古俄语翻译及顾问,他翻译了《红楼梦》《七侠五义》《生死疲劳》(莫言著)《吾国与吾民》(林语堂著)《围炉夜话》《中国思想文化术语》(外研社,九册)等。
韩裴先生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翻译者,同时也是保加利亚诗歌、散文、小说作者。2019年发表小说式自传《归宿:爱中国,爱保加利亚》,著有小说散文集《温柔的人灵》,诗歌《雪中孤人》,诗选《透泪之光》等。
韩裴先生极具语言天赋,他共掌握汉语、英语、俄语、罗马尼亚语、塞尔维亚语、古保加利亚语、教会斯拉夫语等八门语言。
先生曾获保加利亚文化部颁发的2015年度“赫里斯托·格·达诺夫”文学奖、第十一届中华图书青年特殊贡献奖。
江南大学成立“中国科学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院”
近日,江南大学“中国科学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无锡举行。据悉,这是全国首家针对中国科学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进行研究的科研机构,也是江南大学立足自身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成立仪式由江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方文开教授主持。江南大学副校长徐岩教授在致辞中提到,江南大学整合自身优势资源打造“中国科学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院”这一平台,正是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积极践行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宏伟战略,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中国科学文化“走出去”事业的国家责任感、决策力与行动力,构建能够融通中外、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外向型、综合性产学研高地,既为中央科学决策提供高质量智库支持,又能拓展自身人文学科布局,并针对性地培养国家与时代急需的新型人才。
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研究员从外语学科的发展及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角度,认为江南大学成立“中国科学文化对外翻译与传播研究院”具有三重现实性意义:第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诉求,这对包括外语学科在内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与新标准;第二,新文科建设的诉求,外语学科是对接新文科建设的一个重要落脚点,如何对标新文科建设的要素与机制,借助新文科建设的潮流力量,实现自身学科的迭代更新,是外语学科面对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第三,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诉求,讲好中国的科学文化故事,推动我国前沿技术领域的科技成就“走出去”,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与路径。
“人工智能与语言服务”跨年沙龙举办
2022年第一天,“人工智能与语言服务”跨年沙龙在线上如期举行。新年伊始,大家满怀学习热情,在云端相见,聆听诸位行业专家畅谈语言服务行业的二三事。
此次沙龙邀请了五位语言服务行业的大咖:北京语言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院院长王立非教授,海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服务学院院长陈义华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国际语言服务研究所所长崔启亮博士,RWS中国首席执行官王华伟先生,世界翻译教育联盟翻译技术教育研究会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王华树博士。
王立非就“什么是国际语言服务学科”做专题演讲。针对语言服务学科,王教授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做了梳理:1.为什么要进行语言服务学科建设;2.怎么进行建设;3.语言服务学科未来发展趋势。
在2021年岁末,海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服务学院成立,这在海南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在主旨演讲中,陈义华以此为例,讲述他对“国际语言服务学院”的几点思考。
在两位高校代表分享学科建设与学理研究的基础上,RWS(如文思)中国CEO王华伟先生从企业实务、企业日常运营的角度探讨了对语言服务行业的看法,帮助听众建构关于语言服务的感性认知,了解语言服务学习者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实战情形。
在圆桌讨论环节,各位嘉宾就前期群接龙的问题和互动区的即时提问进行一一解答。筛选出的问题主要包括“翻译专业和语言服务专业的区别,专业教育是否有必要从普通本科语言文学类的学生开始抓起?具体怎样落实到课堂里?”“关于与语言服务产业的政产学研协同建设中,各利益相关方的角色和定位如何划分,如何协调?”“作为教学一线教师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高校教师有参与设计与创造技术的可能性吗?如果想要更好地参与,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人工智能技术除了机器翻译之外,未来还能在哪些语言服务中得到应用?”“疫情影响下,翻译行业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在疫情不知何时结束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如何帮助翻译从业人员和翻译学习者进行自救?语言服务企业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业务模式创新?” 等等,嘉宾们针对上述问题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第三届中国医药国际化与语言服务高端论坛举办
12月31日,第三届中国医药国际化与语言服务高端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知识城校区举办,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自学界、教育界、产业界医药卫生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汇聚云端,共同探讨中国医药国际化与语言服务及人才培养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对策。本次论坛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主办,广外高级翻译学院承办。
广外高级翻译学院党委书记李和民主持开幕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廷惠,教师代表助理教授Stephen J. Rake致开幕词。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副主任徐晖、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执行院长李青、管委会办公室主任苏冬燕、黄埔研究院副院长张秀三等线上出席开幕式。
本次论坛主要探讨了疫情和后疫情时代医药卫生领域的国际合作、语言服务在医药卫生国际合作中的作用与业态类型、医学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措施与质量评价、医药卫生国际合作的案例与经验、面向医药科研成果转化的语言服务人才培养等热点议题。除知识城校区线下会场外,本次论坛还在Zoom平台同步直播,并提供多语言全程同传,为医药领域和语言服务领域各界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
事项预告
第三届话语、认知和社会高层论坛于1月8日举行
近十多年来,话语、认知和社会之间的研究日益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的关注,逐渐形成了认知社会语言学、批评认知语言学和人际语用学等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为了进一步推动这些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第一届和第二届话语、认知和社会高层论坛分别在2019年6月和2020年10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这两次高层论坛对于这些交叉学科在中国的研究起到重要的推动的作用。鉴于此,"第三届话语、认知与社会高层论坛"于1月8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常州工学院召开。
腾讯会议号:399-193-674
备用会议号:790-518-589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认知社会语言学、批评认知语言学与人际语用学等交叉研究领域的新趋势与新取向,主要议题包括:
(1) 认知社会语言学的新进展
(2) 批评认知语言学的最新发展
(3) 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4) 认知语法与批评话语研究
(5) 纪实文学叙事的批评认知研究
(6) 人际语用学研究的新进展
(7) 认知语言学"社会转向"的新发展
主旨发言专家包括:美国兰卡斯特大学Christopher Hart教授、西班牙利奥哈国际大学Francisco Ruiz de Mendoza教授、波兰罗兹大学Piotr Cap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王文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辛斌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天伟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赵永峰教授等。
联系人:
马老师 18796987308
李老师 18351216145
黄老师 18118390420
联系邮箱:czu2021@163.com
第二届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将于4月15日-17日召开
基于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的"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指示精神,"第二届新时代中国外语教育的国家意识话语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将于2022年4月15日-17日以"国家意识、中国叙事与国际传播"为主题在西南大学举行。
会议主题为:国家意识、中国叙事与国际传播,主要议题包括:
1)国家意识的历史起源和时代特征
2)国家意识的话语理论
3)国家意识的外语教育表征
4)课程思政的国家意识本质
5)中国叙事的知识生产话语
6)国际传播的知识再生产话语
7)中国叙事与国际传播的知识翻译
8)中国对外话语的知识再生产整合
9)中国叙事与国际传播的知识翻译学阐释
10)国家意识、中国叙事、国际传播的逻辑关系
演讲嘉宾包括:外文局原总编辑黄友义译审、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陈法春、四川外国语大学校长董洪川、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杜世洪、上海大学《上海翻译》主编傅敬民、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郭英剑、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宁琦、四川大学原副校长石坚、《中国翻译》主编杨平等。
联系人:
陈老师 13996261456
何老师 13436047480
莫老师 13667621614
会务邮箱:xsdwyjy2022@163.com
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将于2022年6月举行
由国际翻译家联盟、中国翻译协会联合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的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APTIF10)将于2022年6月25日-26日在北京举行,论坛组织形式届时将依据疫情态势确定。
本届论坛以“翻译世界中的合作:新时代、新变化、新模式”为主题,既回顾历史、亦启发当下,既关注学术研究、亦观照职业现实,对翻译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第十届亚太翻译论坛诚邀各方围绕以下相关议题提交论文摘要,探讨过去与当下狭义与广义的翻译实践变化及由此带来的合作新模式。论文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各领域口笔译实践中的合作(典籍、现当代文学、政治、外交、经济、科技等)
· 各类型口笔译实践中的合作(同声传译、手语翻译、社区口译/公共服务口译、口述影像、视听翻译、应急翻译等)
· 现代大学翻译培训中的合作模式及演进(口笔译合作教学、跨学科培训路径、校企合作等)
· 语言服务行业中的翻译合作(协作、众包、粉丝、用户生成口笔译等)
· 翻译技术发展中的合作(人工译员、技术设备之间,技术研发过程)
· 国际组织和泛国家组织内的翻译合作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2年2月28日
有关事宜敬请咨询会议邮箱:aptif10@163.com 或查阅会议网站https://aptif10.bfsu.edu.cn/。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敬请关注论坛网站:https://aptif10.bfsu.edu.cn/以及中国翻译协会官网:www.tac-online.org.cn。
Part 2
翻译出版
1月5日,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30天之际,中国外文局举行北京冬奥会主题多语种图书“云首发”活动。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出席并致辞,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刘大为主持活动。“北京冬奥进行时”丛书作者、著名体育记者王涛,“青少年冬奥知识普及”丛书作者代表、2022北京冬奥会形象大使、原中国艺术体操国家队队员朱丹出席活动。
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外文局所属出版社精心谋划,重点策划出版了24种中英文主题图书,包括北京冬奥组委组织编写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公众读本:魅力冬奥》英文版,冰雪运动世界冠军、裁判、专家联合编写的“青少年冬奥知识普及”丛书,“北京冬奥进行时”系列丛书等,全景式展现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全民参与及奥运遗产运营,这些图书将亮相北京冬奥村和各比赛场馆,向国际社会广泛发行。
王涛、朱丹等作者围绕冬奥会主题图书创作分享了经验,新世界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负责人介绍了冬奥主题图书策划出版情况。与会嘉宾共同为24种北京冬奥会主题多语种图书首发揭幕。
出品:译世界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