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简报 | 英国独立出版社启动AI翻译文学引争议、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开幕...
ONTENTS
目录
业界动态
翻译出版
会议预告
Part 1
业界动态
由中国作家协会、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21日在江苏南京开幕。来自31个国家的39位汉学家与39位中国作家参与活动,共同探讨中国文学的新发展,共同见证中外文学交流的新成果。
据介绍,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自2010年创办至今,已经举办6次,该活动汇聚了全球知名的汉学家和出色的翻译家,聚焦中国文学、翻译学以及比较文学等领域前沿的学术问题,是思想、理论和语言的深度交流。
活动现场,中国作协主席、党组书记张宏森向首次参加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的15位汉学家颁发“中国文学之友”证书,以表彰汉学家们在翻译传播中国文学方面的辛勤付出和卓越成就。他们是白罗米(罗马尼亚)、高伯译(西班牙)、杜肯·玛斯木汗(哈萨克斯坦)、舩山睦美(日本)、阮丽芝(越南)、沈友友(巴西)、明雷(阿根廷)、约万诺维奇·安娜(塞尔维亚)、施露(荷兰)、白鑫(埃及)、莫冉(意大利)、郑佩佩(泰国)、白兰(西班牙)、哈立德(突尼斯)、凯兰·高塔姆(尼泊尔)。
开幕式后,9位与会作家学者嘉宾围绕“‘译’起向未来”作主题演讲,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主持活动。白兰、白鑫、刘震云、约万诺维奇·安娜、金泰成(韩国)、东西、雪莲(意大利)、杜肯·玛斯木汗、丁捷先后演讲。大家表示,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跨文化的桥梁,是将不同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纽带。中国当代的一系列文学作品通过对中国社会的描写,展现了社会变革与人民生活,深刻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风貌。翻译它们,不仅是对文字的传递,更是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生动诠释。
活动期间,还将举行分组讨论、书店调研、主题沙龙、文化参访等一系列文学活动,进一步促进中外文学交流,推动中国文学、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来源:光明日报)
Part 2
翻译出版
据英国《书商》杂志报道,本月早些时候,独立出版社Bloodhound Books的创始人贝齐·里夫利和弗雷德·弗里曼启动了一个“Globescribe.ai”新项目。创始人介绍,这项由AI驱动的小说翻译服务正在“让作者和出版社更容易把书籍推向更广泛的读者群”。“我们并不是想让AI翻译统治世界。我们只是为那些原本没有翻译机会的作者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这不是唯一一家涉足AI翻译这块模糊领域的公司。今年早些时候,全球最大的有声书平台之一Audible宣布将上线AI翻译服务的测试版,允许特定出版商利用AI将有声书翻译成其他语言面向国际市场。该平台的首席执行官鲍勃·卡里根表示:“AI是一个扩大有声书可得性的重大机遇,我们的愿景是让顾客能够听到‘每一本书的每一种语言版本’。”
然而,这些进展已经让业界不少人感到不安。随着越来越多公司探索AI文学翻译,这项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未来可能带来的影响让出版行业产生分歧。对里夫利和弗里曼等人来说,这是一种机遇;而对另一些人而言,这是一个黯淡的未来。
英国作家协会翻译协会主席伊恩·贾尔斯对此变化速度深感忧虑。“我们的问题其实不在于技术进步,而在于生成式AI使用我们的版权作品来‘训练’。我甚至讨厌‘训练’这个词,因为它暗示另一端有某种智能存在。”
今年3月,英国作家协会谴责了用盗版书训练AI的“令人发指”的行为,因为有消息称科技公司Meta使用了数百万本盗版书来开发其AI程序。今年4月3日,作家们在Meta公司的伦敦总部外集会抗议。尤其是在美国法院裁定两家科技公司Meta和Anthropic使用书籍训练AI属于“合理使用”之后,人们对更严格监管的呼声更加迫切。
除了行业协会以外,翻译家也很多理由反对AI翻译。比如,AI无法理解上下文、语气、节奏或风格;它会导致语言“贫乏化”;没有必要翻译世上每一本英文小说;而且它根本算不上“翻译”。(来源:新京报)
《现代汉语词典》汉藏对照全文版出版
近日,《现代汉语词典》汉藏对照全文版(以下简称《词典》)出版发行座谈会在西宁召开。青海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公保扎西致辞,青海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班果讲话,全国人大民委原副主任委员丹珠昂奔以视频形式发言,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逢春出席。
公保扎西指出,《词典》的出版发行,为涉藏地区各民族干部群众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了便捷、规范、权威、科学的工具书,为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提供了新的桥梁和途径。
班果指出,翻译出版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间互通互译、具有学术权威性的语言文字工具书,是我们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有力佐证。
《词典》分上、中、下三册,收录汉语词条7万余条,藏语词条20余万条,有词汇、有拼音、有释义、有例句,字数达1000余万字,译词简洁、准确、实用。同时,遵守藏文语法特点,把词形转换和词义转换融为一体,实现了创造性转化、规范性翻译、准确性表达。(来源:今日语言学)
Part 3
会议预告
会议主题为:翻译·传播·技术创新发展,主要议题包括:
1. 体认口译学和体认翻译学研究
2.“讲好中国故事”翻译策略与译者行为研究
3. 技术赋能国际传播与翻译行业创新发展
4. 人工智能时代翻译传译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5. 中华典籍外译实践与研究
6. 翻译传译实践与新文科建设
7. 数字人文时代翻译专业校企融合实践案例分享
8. 外国文学译介实践与研究
9. 跨文化交际翻译人才培养研究
10. 翻译技术与人工智能助力翻译课程思政建设
联系人:
王老师,15046666850
吴老师,15245069582
张老师,13100961278
会议专用邮箱:lwnh2025@hiu.net.cn
(来源:PCTI 翻译传译研究)
为加强学界同仁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国内语料库翻译研究和实践水平,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料库翻译学专业委员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拟定于2025年8月1日-2日联合主办“第七届全国语料库翻译学研讨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欢迎各方学者莅临北京,参会指导。
会议主题为:大语言模型时代的语料库翻译学研究,主要议题包括:
1. 大语言模型、语料库与翻译语言研究
2. 大语言模型、语料库与翻译教学研究
3. 大语言模型、语料库与多模态翻译研究
4. 大语言模型、语料库与多语翻译研究
5. 大语言模型、语料库与语言接触研究
6. 人机协同翻译模式研究
7. 各类双语语料库的研制与应用
8. 基于语料库的应用翻译研究
9. 语料库与翻译过程研究
10.其他语料库翻译学相关议题
联系方式
组委会邮箱:bfsucrg@sina.com
https://www.wjx.cn/vm/h2OcF0j.aspx#
(来源:外研社外语学术科研)
第23届世界翻译大会将于2025年9月4日至6日在瑞士日内瓦举办。本届大会由国际翻译家联盟(FI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联合主办,主题为“掌控技术:塑造智能未来”(Mastering the machine: shaping an intelligent future)。
世界翻译大会由国际翻译家联盟发起,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全球翻译领域范围最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专业会议。
为进一步扩大中国译界国际影响力,中国翻译协会拟组建中国译界代表团赴瑞士参会。欲了解详情,请联系中国译协秘书处010-68990058。请点击https://fitift.eventsair.com/fit2025获取更多报名信息。(来源:中国翻译协会公众号)
为进一步推动学术进步,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期刊品质,培育作者和读者群体,为青年学者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学术平台,《世界汉语教学》拟于2025年9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12届)”,论坛的主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的跨学科研究”。
主要议题包括:
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研究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
3.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研究
4.汉语教学的跨学科研究
联系电话:010-82303689
论坛邮箱:shlt2013@126.com
联系人:胡媛
(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